• 贵阳放生表文,贵阳允许
  • 莱阳市什么地方放生鱼最
  • 香港黑鱼放生障碍多因果

佛法修行
您的当前位置:放生修福网站 > 佛法修行 >

神秘力量之源:佛母准提的密宗三显与密法奥义

2024-04-21 10:01

显宗与密宗的区别

上一节所述的准涅槃修炼是理论依据的一部分。理论上所说的必须付诸实践。光听觉得好是不够的,只能满足六、七、八感官的需求,来世就会消失,这就是所谓的 "次元之谜"。因此,听完之后,一定要如法炮制。你只需要保持一个信念: "我做的事情正确吗?是否与大师所说的一致?如果我这样做,真的能达到目的吗?如果你带着这样的怀疑和信念去做,你的生活质量一定会提高。

很多人认为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简单,只要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。这当然是可能的!问题是,念佛的人不知道怎么念,也不知道去哪里念。有人说,最好去度母天堂,那里离我们最近,抬头就能看见,只要发愿就能去。这种说法也没错,但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,虽然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弥勒菩萨,但对自己是否真的能往生极乐世界却总是心存疑虑。

我们所说的是绝对正确的,只要你带着真诚和真实,同时也带着怀疑去实践: "这样做对吗?这样做对吗?只要你坚持修炼,你的生命质量一定会提高,即使今生不成功,来生一定会成功,生命质量会更高,这就是所谓的 "一世不成功,三世必成功"。

很多人修炼各种佛法,但在修炼时却对佛法产生怀疑。这是不对的!人应该有一颗求证的心。在摸索的过程中也许看不到成果,但你的生命质量会一路提升,所以带着怀疑的心态去做是对的。怀疑不是怀疑,而是警觉。你要带着警觉去做,而不是盲目地去实践,这是很不一样的。

波罗密多是密法,为什么是密法?秘诀是什么?其实没有,但我们必须了解小乘和密宗的区别。

在小乘教法中有这样一个公案,他在前世修行的时候,听到一个偈子说:"诸法无常,是生灭法。"他听了很高兴,知道无常是生灭法,但这个偈子一般是四句,现在只剩下两句了。另外两句是什么呢?世尊到处寻找能做到这一点的人。后来,他在一座雪山上许愿:"若有人能传授我偈颂的最后两句,我愿付出一切,无论天、人、鬼、神!

一个鬼魂来到世尊面前问道:"你能给我什么?" 世尊回答说:"如果你能告诉我偈颂的后半部分,我什么都可以给你"。鬼很饿,想吃世尊的大腿和胳膊,世尊给了他,然后世尊问他偈语的后半句是什么。尊者问他偈语的后半句是什么,鬼魂惊呼道:"哎哟!我没有诗歌的后半部分"。他就跑开了。另一个鬼来了,做了同样的事,骗走了他的眼睛和其余的腿和胳膊,但他说不出任何偈语。尊者叹息道:"我的业力太重,连半句偈语都说不出来。十方诸佛菩萨能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吗?十方诸佛菩萨能告诉我吗?我愿舍命供养!说完,他便昏死过去。

这时,一个声音从遥远的天际传来: "下半句是'生死已灭,寂灭最乐'"。尊者听后坐了起来,喃喃自语道:"诸法无常即是生灭法,生灭之乐即是寂灭之乐。法王非常高兴,问道:"是真的吗?是谁?你为什么不出来让我好好供养你?" 那声音回答说:"诸佛菩萨都与佛法相应,只要你有心求法,就一定能得到佛法!世尊再问是谁,就听空中的声音说:"东方三百三十亿恒河沙外的佛陀从这里来了。"

这个故事说明,只要修行者心怀真诚,不懈努力,不斤斤计较,不求不碍,诸佛菩萨终会与之相应。

这种修行是小乘的标准,依法修行,心地清净,不预设目标和立场。真正的求道者不怀有任何隐秘的目的,他供养、求道,即使被欺骗,也不会因为内心的纯净而后悔当初没有选择正确的道路。真正的求道者会为他指明道路,并不一定需要供奉,关键在于求道者内心的真诚。这是小乘的标准做法,也是佛教修行的第一步。

密宗也有一个显著的例子。密宗始祖提洛巴是印度人("巴 "是 "上师 "的意思),在他肉身灭度一百多年后,那洛巴出现了。那洛巴想拜提洛巴为师,却被告知提洛巴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,怎么可能找到他呢?但那洛巴没有放弃,他认为可以在森林里找到提洛巴。

那洛巴在森林里寻找了十二年。终于有一天,他在河里看到了一个人,这个人打开了他的肠子,清洗了他的肠胃,然后又把肠胃放回了他的身体里。那洛巴心想:"这个人真了不起,我要拜他为师。" 当这个清洗内脏的怪人上岸后,那洛巴恭恭敬敬地陈述了自己的种种因缘和想法,那人回答说:"我是提洛巴。" 这时,一尊释迦牟尼佛像出现在他身边,那人穿上衣服,坐了下来。他问:"你想拜佛还是拜我?"

那洛巴说:"如果你想学佛,当然要先拜佛。" 提洛巴拜了三拜,起身后说:"你与我无缘,再见!说完这句话,他就消失了。那洛巴既懊恼又惭愧,他一直在忏悔,意识到如果没有上师传授佛法,他怎么能获得佛法呢?因此,他应该首先拜见他的上师。又等了十二年,他终于再次见到了提洛巴。

这次那洛巴终于通过了考验,跟随提洛巴修炼密法十二年,终于大彻大悟。这个故事讲的是诚心,也很重视仪轨,一定要以上师为主,如果没有上师,就得不到佛法,光有佛也没用。密宗非常重视这一点,所以修密宗必须对上师绝对恭敬,这是不可避免的。

后来,那洛巴又传给了玛尔巴,起初玛尔巴也拜了一位穷苦的上师,玛尔巴说:"我想把他们全部皈依您,接受您的教诲。上师很高兴,但其他弟子却反对,说:"此人妄想多端,欺世盗名!" 玛尔巴为此屡次受到伤害,后来他找到了那洛巴,得到了佛法的传承,获得了巨大的成就。这是他一心一意皈依三宝的结果。

密宗必须有上师指导,无论上师是否欺骗你。之前小乘公案中的两个鬼魂就是法王的假上师。密宗玛尔巴以前的上师也是假上师。无论是法王还是玛尔巴,他们都受到了伤害,但最终都获得了佛法。

求道者不必在意上师,但最重要的是要真诚,不要事事与上师争论对错,这样做一点好处也没有。你所争的未必没有道理,大师不也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吗?问题是,你的道理只是你自己通的,别人的宏观图景,你未必懂。如果你坚持自己的打算,就可以出山占山为王,否则就只能完全依附于师父,毫无道理可言。师兄弟也是如此,不要争论道理。佛法修行不讲道理,那是六识、七识、八识的东西,我们真正需要的,是生活中的东西,这是佛法修行最重要的关键。

后来,第四位大师米拉日巴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。他跟随很多人学习佛法,舍弃了自己所有的财产,当他找到玛尔巴时,已经身家清白。马尔巴想培养他,就叫他去干活,赚一锅酥油,赚点供养,然后又 "修理 "了他好几年,叫他盖房子,直到皮破血流,但米拉日巴始终无怨无悔,为了大道,他一心一意地依止上师。

相比之下,我们的要求就简单多了,我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在修法的过程中要绝对听从上师的指导,不能自己发明创造。就像帖法一样,我们必须依法修行,临摹模仿,先把基本功学好。

修行过程中遇到的障碍、挫折、委屈越多,成就就越大,这是一个基本原则。不要以为修道之路一帆风顺。一般来说,外面的学问讲究爱的教化,所以要尊重学生,经常去看望他们,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,这就是世间的师生关系。

修道者的师徒关系则不然,如果师父不好好管教徒弟,徒弟是不会有出头之日的。不要以为师父对弟子就应该温柔体贴,吃饭时给你夹菜,上楼梯时扶你一把,那都是世间法。如果你这样对待弟子,弟子一定会怀才不遇,难有成就,功高我慢都会出来。

修道学法就是要破我执,抓住 "我执",然后破除它。有时我随口说了一句话,被师父骂了一顿,但我还是想不通: "我那句话是对的!其实,这不是对错的问题,而是你的 "我执 "随着那句话出来了,师父骂你是为了帮你破除 "我执"。

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还有自尊、个性和面子。这些其实都是自我,自我越强,自尊心就越强。学佛就是要破除这种自我主义,所以它会让你难堪,彻底摧毁你的自尊。

当有人想表现自己的能力时,老师当场把它摆出来,这才是真正的修行。不管讲得是好是坏,是对是错,站在世俗的立场上,老师总是要安慰或鼓励。佛教不会这样做。我执一出来,老师的责任就是把它连根拔起,彻底消灭,让我们了脱生死。

"只要你给我面子,让我好过一点,我什么捐献、供养都愿意!在这种情况下,无论你修了多少福报,还是会在生死轮回中轮回,因为 "我执 "的根始终存在。因此,要想找到善知识,不仅要找能说好话的人,还要找严于律己的人。然而,今天要找到这样的善知识并不容易,因为他们往往不是被饿死,就是被打死。

神秘力量之源:佛母准提的密宗三显与密法奥义

佛学基本上与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。事实上,我们身边有很多修行人,他们有很强的自制力和自尊心,他们的表现形式很多,有的直接明示,有的通过旁门左道的方式。旁观者一目了然,当事人却不自知。就像我们一样,当别人看清你时,你也很难看清自己。善知识来拆穿你,指出你的自我蒙蔽之处,让你有所成就。

密宗和小乘只是表达方式不同,但各有擅长,各有殊胜。中国小乘教法依止善知识的事例不少。宋朝有一位很有名的沈禅师,南方有两位很了不起的禅和居士,他们想来追随沈禅师,为了亲近沈禅师,他们无怨无悔地追随沈禅师。有一天,他们打水给老和尚洗脸,老和尚故意把水打翻,当众修理他们。当时在场的弟子有一百多人,他们都看出了老和尚的无理取闹,便与远道而来的师兄弟二人打了起来,禅师训斥他们说:"以权势为基础的群众运动!禅师斥责他们说:"这是群众运动!"并把他们全部赶了出去。

虽然被赶了出去,但这对禅僧父子还是偷偷溜了回来,躲在屋外听经。过了一会儿,他们被老和尚抓住,又被赶了出来。但是,两个禅僧不顾羞耻,仍然回来听经。

几年后,老和尚打算退位,准备交出方丈之位,大家都很期待。结果,方丈居然把位置传给了他们两人中的一个,而寺院的监院却偏偏选中了另一位禅僧,这让大家大吃一惊。为什么呢?因为只有去掉了自我的人,才能经得起这样的训练和考验。对于那些仍然存在自我主义的人来说,每当挨骂时,他们的脸色就会非常难看,明天也不会再来了。这就是佛教教育与世俗教育的区别。

世俗教育的原则是,只要有人愿意学习,就会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关照、招呼前来学习的人,不断地表扬学生,千方百计地留住人才。社会知识的本质也是书读得越多,读得越深,积累的知识越多。然而,佛教并非如此。佛教的修行已经不再以传统观念为基础,现在社会上传授的都是这种陈旧的、传统的知识、思维方式和观念,都没有脱离生死轮回。

佛法的修炼是对生命的改造,他的修炼很不一样,只要简单地念一部经,每天念一句佛号,阿弥陀佛,念几十年.......。如果一个人是块好料,根本不需要刻刀慢慢磨炼,斧头一劈,立马就 "成材 "了。佛教则大不相同!他用的工具、媒介、手段都很简单,总之,越简单越好;钉子越简单,钉子越坚硬,穿透的速度就越快,并由此不断深入、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。

所有宗教的修行速度都是一样的,越简单越好。念佛是最简单的,但也是最有效的。但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不会念佛呢?因为他们用社会知识来分析 "南无阿弥陀佛 "的含义,说 "南无 "是皈依,"阿 "是无,"弥陀 "是量,"佛 "是觉,"南无阿弥陀佛 "就是 "皈依无量觉、无量光、无量寿"。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念 "皈依无量光 "呢?其实,重点不在于分析,而在于以 "南无阿弥陀佛 "为媒介,深入生活,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。

对这些不同的修行方法必须有足够的基础知识,否则会非常痛苦。很多人在进入佛门之后,仍然习惯于用传统的老方法去求知,以满足各种欲望,但他们必须明白,这根本不是佛教的修行。

什么是佛教的修行?通过前面提到的正确的修行方法,我们不断地努力持咒,从长咒到短咒,最后出现一种声音,它将引领我们穿过生命的隧道和核心,这就是修行。这就是修行。我们的整个身体都会因此而改变,我们的气色、呼吸、吐纳、心念、思想,所有这些都会改变,然后我们会发现什么是不可思议,我们会慢慢意识到修行是如何超越大脑的。我们不能以世俗的方式来理解修行,因为那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感知领域。

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佛教与世俗截然不同,也知道了密宗与小乘的区别,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觉囊派佛法在密宗中的特殊地位。

准提法的确非常殊胜。所有的法门都需要本尊--佛的形象,我们看到的波罗蜜菩萨的形象和其他修行法门的本尊形象不一样,其他修行法门的本尊只是给大家看的,而波罗蜜法门的重点都在镜坛上。镜坛是一面镜子,不要用来化妆或挤痘痘。我们用佛像来照镜子,但重点不在佛像的外在,所以这尊佛像只是用来观赏的。

一般人都认为照镜子时要把准提法像看得很清楚,其实这只是移情作用,俗话说,心有所想,夜有所梦,想看什么就看什么,并不是这样的。真正的观想是在镜坛修法时,让自己内心的本尊显现,而不是外在的本尊。假设我们现在修十八臂,实际观察时可能只显现四臂,这就是愿力的关系,一切随愿而现。有二臂、四臂、六臂、八臂、十臂、十二臂、十六臂、三十二臂、六十四臂,还有千手观音,这些都跟我们的愿力有关,不是你看到什么就显现什么,那些都是颠倒妄想。

镜坛代表清净,准提即是清净,自性清净心在这面清净的镜子上显现,才叫修行功夫。自性清净在这里显现,而不是在外面的那些东西上显现,这就是准提法门的殊胜之处,也是与其他法门的不同之处。镜坛和镜子是自性清净的代表相,要从这里去领悟,不能过于自以为是。因此,修习波罗蜜多法门需要上师的指导、上师的灌顶。有机会修持波罗蜜多法是一种福报,修持本身没有其他特别的限制,但求法修持之心必须坚定。

一旦明白了波罗蜜多法的独特性和殊胜性关键在于自性清净的显现,法本的文字只是修法时显现自性清净的媒介。

天一也是清净的意思,法本中所说的种种庄严,并不一定是要挂在琳琅满目的事物上,关键在于通过这些种种庄严来体现自性的殊胜。什么是自性的纯净?有人认为它就像透明的玻璃。其实不仅如此,清净还可以有无穷的用途,我们通过各种庄严来表达这些用途。

以法文为参照,有人主张法文一个字都不能念错,一定要念准,一定要错落有致,一定要注意高低、大小、长短、音调等等。你当然可以这样要求,但真正重要的是字背后的 "情"。南无七俱胝 "只是一个符号,最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境界。你必须接受这种境界的信号,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境界,才能在修行中获得成功。否则,即使你从世界各地买来所有的波罗蜜多佛像,挂在家里,也不能保证台风来了房子不会倒塌。

真正的关键在于最高佛陀的清净境界!要想达到这种殊胜和清净的境界,就必须转变我们的内心。这就是为什么修持佛法的关键在于不执着于言语。

我们用不同的媒介来表达各种法义,比如用语言表达清净。前面的赞美、表扬、祈请等词语也是如此,都只是通过词语来理解法义。例如,"碧眼澄清四大海 "是什么意思?我们常说庄严身体,但什么是庄严身体呢?我们常说慈悲精进,但何为慈悲精进?是不是手上、手指上、脖子上缠了几串念珠,才可以称得上是学佛人?其实,这些都是表象。重要的是活出学佛的真谛。

在学佛的过程中,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。如果你能在修行佛法的同时,多看看周围的环境,多观察周围的事物,认识到 "生活即修行",那么你就更容易进入自性清净的境界。
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