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香港黑鱼放生障碍多因果
  • <strong>银川黄鳝去哪里放生,宁</strong>
  • <strong>放生甲鱼有什么讲究,放</strong>

佛法修行
您的当前位置:放生修福网站 > 佛法修行 >

解码五阴妄想:以楞严八十分义切入点

2024-04-11 10:38

五界妄想 79

真相大白时的提问

阿难从座位上站起,聆听佛陀的教诲,向佛陀顶礼,并牢记不忘。在大众中,他向佛陀重复道:"如佛所说,五阴之相,有五种妄念,我们没有得到佛陀丝毫的开示,这五阴之相,是一并消除,还是依次穷尽?这五者的界限是什么?愿佛发大慈悲,为此大众,清心明目,末法时代,众生皆可为未来之眼。

阿难有三个问题: 第一,如佛所说,五阴境界皆以妄想为本,而妄想之本又是什么呢?第二,我想打破五阴的境界,但我不知道五阴的界限是什么?第三,我想破五阴之妄,却不知五阴之序。希望佛祖详细开示,让我成为末法众生入道的正眼。

妄念的一般描述

佛陀对阿难说:"本觉真妙觉之本,本自清净,不留死生、尘垢,乃至虚空,皆由妄想而生。斯元本觉真谛,妄想发生于世间,如是表现若多,迷头认影,妄元无因,于妄想中,建立业性,迷于业性,称为自然,虚空之性,犹如实相幻生,业性之性,皆是众生妄心所计。阿难!知妄想生起,曰妄想因果,若妄想本无,曰妄想因果,元无所有,何况不知,推之自然者,故地藏与汝所发明本因五影,同为妄想。

这大致说明了五阴的本因与妄念相同。真谛妙悟本心,本来圆满清净,无有他物,清净无染,一尘不染,一法不立。是故,无死无生,无尘无垢,五阴境界岂有差别?虚空界众生的业果,皆由妄念而生。妄念的根源来自本觉本心,一念妄念为无明之相所生,成为阿赖耶识见相二分,妄念现前世间之情,故妄念发生于器界。如果你表现得头头是道,认清了影子,原来头头是道在妄想中迷失了,影子不是真实的,而是与真实相反的。所以,妄念无因,有因亦非妄念。以自身妄念为种子,中和妄念中的因果关系,这已是妄念。痴迷因果,又说自然,岂不是痴上加痴?因缘法是破除外道邪见的方便法门,并非真谛。若妄想有所依,仍可说因果,今知妄想无所依五阴的五种妄念列举如下

一、色阴之妄

汝身先从父母之念生,心无念则不能来,命在念中传。如我先说,心想醋味,口中流涎,心想登高,脚心酸涨,悬崖峭壁没有,醋事将来,汝身切不可妄想通伦,口水何谈醋出口。故当知汝身现色,名为固先妄。

此明色阴妄元。色身本空,先因父母爱欲妄想交媾,自己心中(即中阴)乘此念为胎,始成色身。如果没有爱欲妄念,就不会与父母想心感应和合,传下命根。想虽是妄想,却能成事,如心中醋味生,口中涎水生,心中攀高,脚心酸涨。故知酸从妄生,又知色身亦从妄生。故妄想流情,凝结成色,谓之固一妄。

受阴第二妄想

即是普贤思惟之心,能令汝形真受酸,从苦因缘生,能动色身。汝今于有顺益违二现驱,名为第二妄想假明。

此即第二妄想假观阴。观阴本空,如上喻说,妄想高明受酸湿,观从心生,能动色身。今于当下,顺益有喜情,违益有苦情,苦乐二情,流转不停,以操其心,皆是虚明之妄想,谓之虚明第二妄想。

第三妄为阴妄

你的思虑造就了你的色身。你的色身不是由念而起,又是由什么而起呢?以念作之,种种取象,心形取之,与念相应,即想为念,眠为梦,则汝念摇妄,名为第三妄想之融。

可见思阴之妄。色身四大本是无明,但由妄念念念相转,心念一生,以意取象,故心之形取,与意相应。醒时之思,眠时之梦,皆是思念动摇妄念,妄念身心,是名第三妄念之融合。

四行阴妄

化缘不存,运化氤氲,甲胄绵长,气机迷失,容颜皱缩,昼夜无觉。阿难!如果这不是你,身体怎么会动呢?若必为真,何以不觉?那么,你的一切行为,念念不停,名为藏第四妄。

这是为了说明行阴的妄想成分。行中本无阴,但由妄心生灭变化,流转不息,隐隐迁移,难以觉察。难于识别。它犹如长甲之躯,皱纹之脸,日夜不断地生、住、灭。如果这流动不息的行为阴不是你的心,它又怎么会使你的形体发生变化呢?如果它真的是你的心,为什么你却没有意识到呢?两边都是坏的,都是对的,都是错的。所以,这不停流转的念头和微妙隐蔽、难以察觉的行阴,都是虚幻无体的,称为隐蔽的第四妄念。

五识阴妄

你也是精气神不动摇的人,是恒常不变的人,是身中无见无闻无觉的人。若真精真气,不能以妄想为用,何以汝昔年中,见一异事,经年不忘,后忽见前异,记忆宛然,曾不失矣,则此精气,湛不动摇于意念熏习,何计哉?阿难当知此湛非真,如湍急之水,望之如静,湍急不见,非无流也。汝若不思本有,宁思习气,非汝六根,互用而开,此妄念,无时不灭。故汝今所见、所闻、所觉、所知,于串习几中,则湛然在内,罔如虚无,第五颠倒妙谛之念。

可见识阴妄想。识阴本无,本是心体真精,被妄念熏蔽真性,故名识阴。此精乃阴之本识,通体克体之性,微妙难知,似常而不动,在体不视、不闻、不觉之用。所谓一精一气,分为六和。若此精(识阴)真是真妙之性,则必不忍假习,如真金不染泥沙一样。为什么过去见到奇异之物,久久不能忘怀呢?这就是习气内化而存在于八识田中的种子。这就是阴的本质,虽然平静不动,却是前七识妄想习气的生灭,无数习气种子历经岁月荏苒。因此,你所修持的并非占察的精髓,其生灭妙流若无金刚萨埵的定力是无法实现的。就像湍急的流水,看似平静,但如果你看不到湍急的流水,它就不是无流水。如果意识的本质不是妄念的根源,它又怎么会受到熏染呢?

在习气的串习中,在见闻觉知中,可以想到串习一些微细的习气,虽如虚无,但仍是湛然妙觉的微细颠倒。

五阴的界限

阿难!这就是五受阴,也就是五种妄念。欲知因缘深浅,唯色与空是色界。唯有触与离是感官的边界。记忆和遗忘是思维的边界。只有灭和生才是行的边界。湛是意识的边界。

这表明了五阴的界限。五阴皆由妄念所生,遮蔽真性。想、行、识三阴的业因,招感色、受二阴的果报,故俗称五受阴。欲知五阴界限之深,当知色空为色之界,色是色,空非空;色浅空深,色空俱全,方超色阴之界。触和离是受的界限,取六尘是触,舍六尘是离;触是浅境,离是深境;触离俱全,方能超越受的界限。但记与忘是念的界限,有念是记,无念是忘;记是浅境,忘是深境;有念与无念都圆满,才能超越念阴的界限。而生灭是行阴的界限,行阴是生住异灭的不停流转,散心的粗生相是浅境界,定心的细灭相是深境界。去除妄念,步步为营

此五阴之元,重叠而生,因觉而生,灭从色消,顿悟之理,乘消顿悟,事非忽消,因尽而下。吾已示汝劫巾之结,何以不明?我再问一遍。汝当以此妄根,开其心,示未来末法行者,令知妄想,深厌自生,知有涅槃,不恋三界。

这就是祛妄步步为营的答案。五阴初生之根,由一念无明妄想所起,阿赖耶识隐性之惑,色心二见之变,二法合流,五阴成众生世间重叠浊相,故生识有。今复归真,先破色阴后破识阴,故灭从色除。若依圆融之理,则五阴之本因同妄,而体皆空矣。由此一念顿悟,不必渐次而至佛地,故灭从色除。若事修,一切无明习气,须一一修习,方能破除,故习气之渐除,必因事相而成。既然前文已经说明了 "瞻礼巾 "的顺序,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疑问呢?最后,我想提出一个建议:身、心、灵的五阴世界是由同一个妄念建立的;如果认识到万 法唯心造,唯识所生,心识无体,无性无相,就不会有妄念了。所谓三界,即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。古德云,三界不宁,犹如火宅。莲池大师是明朝有名的高僧,他刚出家时,经常回家看望妻子。莲池夫人是个聪明人,觉得丈夫已经出家,却不专心修行,放不下情爱,怎么会有进步呢?于是,她就在家门口挖了一个深坑,下面生火,上面铺上草席。恰巧莲池大师又回家了,一进门就掉进了坑里,非常害怕,说:"这怎么是火宅呢?" 夫人说:"既然知道是火宅,你还回来干什么!" 这句话点醒了大师,从此他专心修道,再也没有回过家。(全经分为两部分)


参考资料